2月29日国内财经要闻
【国内宏观】
1、银行代客结售汇再现顺差 跨境资本显露回流迹象
国家外汇管理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银行代客结汇为1236亿美元,银行代客售汇为1042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为194亿美元。这是该数据连续两个月逆差后,再次出现反弹。业界普遍认为,去年年底资本大规模撤出的现象正在趋止,资本呈现一定的回流迹象。
2、发改委: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将于今年择机出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将根据经济运行情况于今年择机出台。包括稳步推进电价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组织落实好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环保收费改革。
3、发展改革委今年将重点在五方面进一步稳物价保民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28日说,发展改革委今年将继续实施已出台的各项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构建稳定物价长效机制、继续降低流通成本等五方面工作,以减轻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压力。
4、中西部地区多省提高GDP增幅目标
根据各地公布的数据看,今年中西部省市GDP增幅被普遍提高。如吉林、湖南、新疆、广西、陕西、贵州6省市、自治区上调了1个百分点,云南上调了2个百分点。其中贵州的经济增速为14%,目标为全国第一,增速比上一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陕西为13%,全国第二,目标比上一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5、部分中西部务工收入超沿海 劳动力回流趋势渐现
记者获悉,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西部地区一些行业的用工需求增加,导致工资快速上升,工资甚至已经超过沿海,其中湖南的建筑工表现得较为明显。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队农村住户处处长龙立珍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看,沿海与内地收入的差距在缩小,在省内务工的吸引力在增加。
【货币商品】
1、3月到期资金2550亿创年内次高
相比2月份仅仅120亿元的到期规模,3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量增加了20倍,达到2550亿元。其中,下周公开市场到期量从本周的20亿元,一下子猛增到630亿元。从3月份整体到期资金的分布结构来看,基本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后两周的到期量达到1500亿元,占了总规模的60%。
【地方经济】
1、海南去年保障房建设超年度计划 今年开建10.68万套
记者28日从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获悉,去年该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5.36万套,超过年度计划15个百分点,今年将继续推进保障房建设,计划开建10.68万套。
2、新一轮对口援疆:资金100%到位项目100%开工
28日下午,记者从2011年对口援疆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援建项目实现了“两个百分之百”目标,截至2011年12月底,计划安排的134亿元援助资金已全部拨付到对口支援省市前方指挥部或受援地县财政专户,援疆项目已开工1436个,开工率99.2%,基本实现了援疆资金100%到位、援疆项目100%开工。
3、上海托市一周夭折 微调不可逾越刚需门槛
上海“居住证满三年可购二套房”政策已被叫停。此前一周,上海楼市成交数据异常醒目。在全市商品住宅新增供应6.78万平方米,环比下降42.39%的情况下,成交量依然达到13.96万平方米,环比上升5.65万平方米,升幅67.94%。
4、据悉深圳市将允许个人进行跨境人民币汇款
据知情人士称,深圳市已获准推出个人跨境人民币汇款服务。据看过相关指导档的知情人士称,中国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在这份落款时间为2月14日的档中表示,在深圳开展业务的多家中资银行将获得许可,向深圳所有个人客户提供这项新服务。上述知情人士称,档中并未说明新政策的生效时间。
【产业经济】
1、高速公路负债率高达70% 发改委拟推迟部分项目
去年,当资产负债率高达58%时,高铁基建项目因资金紧张而出现了大面积停工,时至今日仍未完全恢复。如今,资产负债率高达70%以上的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风险也已隐忧浮现。在地方政府对高速公路建设热情持续高涨之时,国家相关部门却打算对其撤火降温。
2、能源局下发特急文件最大限度保障风电全额消纳
国家能源局日前以“特急”文件下发的《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运行实施细则(试行)》,指出电网调度机构应充分应用风电功率预报结果,综合考虑系统负荷预测,结合电网和电厂的运行工况,最大限度地保障风电全额消纳。
3、中国国投将初步投资1.6万亿印尼盾在印尼建水泥厂
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副主席Tamba Hutapea周二表示,中国国投拟在巴布亚投建一家水泥厂。Hutapea向道琼斯通讯社表示,中国国投计划在初期建设阶段投资约1.6万亿印尼盾。 Hutapea补充称,该水泥厂位于印尼曼诺瓦里,年产能将达到150万吨。他表示,下一个阶段,中国国投还准备兴建一家电厂和一个码头,可能再投资1.6万亿印尼盾。
【市场评论】
1、 沪金融服务办主任:中国地方债风险可控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接受道琼斯通讯社采访称,中国地方债问题没有想像的那样严重,因为中国可以对这些债务进行延期,而且随着经济的增长,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会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依然强劲,随着经济的增长,不良贷款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会逐渐下降,几年以后不良贷款就不再是问题。
2、IMF前中国部官员:中国改革或遇巨大阻力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部主管Eswar Prasad周二表示,世界银行报告中有关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道路的提议反映了中国改革派官员的一些见解,但改革可能会遇到巨大阻力。Prasad称,他预计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经济网、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第一财经日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