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要闻】
1、银监会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贷款有条件展期
据媒体报道,国内银行获准对地方政府贷款进行滚转,将到期日延后四年。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银监会研究有条件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延期偿还,但期限并不确定。
2、近七成平台贷款安全 银监会紧防违规增长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超过10000家,平台贷款余额9.1万亿元。
3、议会“顶风”批准新援助案 希腊违约与否15日见分晓
顶着数万名雅典民众的抗议声,希腊议会13日凌晨艰难通过了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的第二轮救援贷款协议,为确保希腊短期不发生债务违约添上了一枚砝码。
4、习近平: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习近平表示,我们已经并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美方在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不平衡等问题上的合理关切,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会一如既往地为来华投资者提供公平、规范、透明的投资环境。
5、发改委:今年物价总水平将明显回落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今年物价总水平将较去年有明显回落,但仍然存在着不少有利于物价上涨的因素。
周望军表示,虽然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较去年12月略有反弹,但2月CPI将会有明显的下降,应该能够回落到4%以内,甚至可以达到3%。这主要是因为翘尾因素在削弱。同时,蔬菜、猪肉等价格也在逐步下降。
他强调,目前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对全年走势不能过分乐观。一是油价的不确定性;二是国内气候难以预料,可能会对粮食稳定增产带来影响;三是资源能源价格改革,推进节能减排可能会影响物价。
【证券要闻】
1、监管层研究扩大银行附属资本计入范围
消息人士13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最新一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在做一些调整和修改。修改后的《办法》最快有望7月开始实施。
2、证监会扎实推进投资者保护工作
成立投资者保护局,与投资者座谈听取他们对投资者保护工作的建议……证监会把加强投资者保护作为监管工作的核心目标,正在扎实推进投资者保护的相关工作。
3、险资今年可入市资金约两千亿
据市场对今年保险业新增资产的估算及现有权益仓位尚有提升空间的双重预期,有主流投行预计,保险资金今年能为资本市场“输血”的空间约在2000亿至3000亿元之间。
4、社保基金减持工行中行H股套现1.5亿港元
据港交所交易资料显示,全国社保基金于2月8日减持工行及中行H股,合计套现1.528亿港元。
监管层研究扩银行附属资本计入范围
消息人士13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最新一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在做一些调整和修改。修改后的《办法》最快有望7月开始实施。其中,正在研究扩大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入附属资本的规模。如果该调整最终能够实施,此举将增厚银行业附属资本金。
5、正回购“挑大梁”央票“玩失踪”
据银行间人士透露,昨日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仅向央行申报了28天期和91天期正回购需求,央票没有出现。央行曾于上周两度征询央票需求,但最终仅是问问而已。业界专家分析,央行重用正回购、继续暂停央票或许表明,2月份降准已经成为小概率事件。
6、国债期货仿真交易首日全线上涨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仿真交易今日启动。截至北京时间15:15收盘,三个合约较首日基准价全线上涨。
TF1203合约报收97.65元,上涨0.47元,涨幅达0.48%;TF1206合约报收98.05元,上涨0.79元,涨幅达0.81%;TF1209合约报收98.19元,上涨0.23元,涨幅达0.24%。三个合约总成交量为52164手,总持仓为14745手。
7、柜台交易试点办法出草案 新三板建设同步推进
“场外市场建设思路的调整并不意味着新三板扩容的停滞,只是把柜台市场的建设提前而已,新三板的建设也会同步推进。”一位消息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三板(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与柜台交易都属于场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个市场的定位不同。新三板主要服务于高科技企业,而柜台交易则服务于小微型企业,在今年国务院会议明确表示要进一步解决小型和微型企业融资难的大背景下,加快建立以柜台交易为基础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确实非常必要。
8、56家券商通过两融测试静候评审
自去年底两融业务由试点转常规之后,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悉,目前已有民族证券、第一创业等56家券商通过了沪深证券交易所及中登公司举行的两融业务联网测试,目前正等待两融业务方案的专业评审。业内人士表示,2012年两融业务迎来大扩容几无悬念,而各券商也在积极学习试点券商的业务经验,激励政策很大程度决定了券商两融业务的未来空间。
9、6000亿差额无法解释部分或流入股市
12年来仅发生3次广义货币(M2)增加额与存款增加额大规模背离的现象,在今年1月再次上演。多家券商发布研究报告认为该笔多达6000多亿的差额转向了同业存款,甚至部分还流入了股市。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人士对是否存在存款流入股市的现象三缄其口,不予置评。
10、今年以来央票一期未发 短期或仍采用正回购
截至2月13日,央行未公布今日的公开市场作预告。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央行相关部门在征询市场需求时,也仅是针对正回购,央票或依旧缺席。自去年12月29日至今,央票已一期未发。
【产业要闻】
1、 国办发文力挺海水淡化产业 相关配套措施将陆续出台
国务院办公厅昨日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20万-26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
2、 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将报国务院审批
记者昨天从发改委获悉,日前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对《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论证。
3、煤价连跌13周火电企业喜忧参半
煤价下跌对火电企业本应该是高兴事,但因为煤价下跌实则侧面反映出全社会用电增速放缓,因此火电企业的效益也已受到拖累。
4、药品安全标准将大幅提高 优质企业受益
国务院办公厅昨日发布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显示,国家正实施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以全面提高药品标准。
5、发改委官员:今年将稳步推进电价和成品油价改革
2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到稳中求进的基调,来积极稳妥的推进价格改革。阶梯电价是一方面,另外就是成品油定价机制,第三个是煤气、天然气,在广东广西已经开始试点了。第四就是自来水的价格将来都可以探讨。第五类是属于环保类的收费,垃圾收费、污水处理收费、碳排放收费这都可以探索。
6、国务院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近日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展望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7、去年中国信托资产4.8万亿地产信托规模下降
中国信托业协会2月13日消息称,中国银监会授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信托资产规模达48114.38亿元,比上季度末大幅增加7136.65亿元;2011年全年投向房地产领域的新增信托资金累计3704.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