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要闻】
1、去年GDP同比增长9.2% 四季度增长8.9%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初步测算,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71564亿元,同比实际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GDP同比增长8.9%,比上季度放缓0.2个百分点。
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其中12月增长12.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23.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7.1%。
分产业看,去年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2、李克强: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1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先后来到宁夏固原、银川两地,着重就困难群众生活和基本民生保障进行考察调研。他强调,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十分关键的一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创新,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采取更多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2011年GDP增长9.2% 基本符合预期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上午公布2011年重要经济数据。数据显示,经初步测算,2011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四季度增长8.9%。
4、王岐山称希望英国政府为中企赴英投资提供便利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17日在北京与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举行工作会谈。
王岐山高度评价双方在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取得的积极进展。他强调,两国企业应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落实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项目,通过一个个成功的故事,使基础设施合作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典范。希望英国政府为中国企业赴英投资提供便利。
王岐山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严峻,确保全球经济复苏仍是各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中英两国作为二十国集团的重要成员,应与其他成员国一道,同舟共济,确保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洛斯卡沃斯峰会取得成功,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增长。
奥斯本表示,英中经济财金对话对于推动两国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英方愿与中方就事关两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重大问题加强沟通协调。
5、我国央行与阿联酋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记者17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中国人民银行 17日与阿联酋中央银行在迪拜签署了规模为350亿元人民币 /200亿迪拉姆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央行表示此举旨在加强双边金融合作,促进两国贸易和投资,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马来西亚、香港、白俄罗斯 、阿根廷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签署了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部分协议进入实质动用阶段,促进了我国与这些经济体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发展。
6、马建堂:物价中长期上涨压力仍然存在
马建堂称,无论从国际经济环境还是国内环境来看,2012年将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年。外部困难主要表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内部风险主要表现在,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仍然存在;部分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生产经营仍然困难;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
马建堂特别指出,2012年物价中长期上涨压力仍然存在,但也存在把物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积极力量和因素,把物价控制在大家认可的水平上是有希望的。
此前有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债务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中国银行系统面临的两大风险。马建堂表示,他不认为地方债务和房地产市场是中国将来经济运行的最大风险,但是确实要关注这两个问题可能带来的挑战。
7、工行今年信贷投放将突出“四大市场”
今年工行将在保持信贷适度、均衡增长的同时,突出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融资等“四大新市场”,重点发展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三大战略领域”。
8、央行行长周小川会见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
1月16日下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北京会见并宴请了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
【证券要闻】
1、力促机构入市 市场将迎来六类增量资金
为进一步改善A股持股结构,提高机构投资者比重,相关部门正“多管齐下”,积极协调和推动机构资金入市,为市场引入更多“源头活水”。未来可能推动出台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税收减免、递延等优惠政策,鼓励长期投资。
综合近期监管部门政策动向,未来增量资金将主要包括六大类型,其中不乏新的产品和渠道。
一是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等现有机构投资者,证监会鼓励它们增加对资本市场的投资比重。
二是积极推动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例如,南方某省已获准将1000亿元基本养老基金转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一季度将开始入市投资。
三是积极推动明确私募基金的管理体制,引导私募基金阳光化、规范化发展。
四是鼓励慈善基金、文化基金、教育基金等投资风险较低的证券品种,如固定收益类产品。
五是适当加快引入QFII步伐,增加投资额度,逐步扩大RQFII试点范围和投资额度。去年四季度以来,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明显加快了QFII资格和额度的审批速度,RQFII首批200亿元人民币的额度也已用完。下一步,QFII和RQFII都可能进一步大幅增加额度。
六是鼓励产业资本和大股东增持。证监会为鼓励产业资本在合理价位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明确因持股30%以上大股东每年2%自由增持、持股50%以上股东增持股份等四种行为,只要事后备案,引发的要约收购义务豁免不再需要履行行政许可审批程序,并将30%以上股份股东每年2%自由增持股份的锁定期从12个月降至6个月。
2、沪指放量暴涨4.18%两年来首见
多重利好刺激大盘井喷,昨日沪指罕见收出近百点长阳,为两年多来首见。有色金属板块几乎集体涨停,与煤炭板块一起成为拉动股指上行的主力。
截至17日收盘,上证综指报2298.38点,较前一交易日大涨92.19点,涨幅达4.18%。这也是自2009年10月以来沪指的单日最大涨幅。
深证成指大涨436.62点至9264.09点,涨幅达4.95%。与前一交易日约800亿元的总量相比,昨日沪深两市成交大幅放大,分别为774亿元和609亿元,总量接近1400亿元。
【评论预测】
1、机构研判2012:A股龙年中期见底?
又到辞旧迎新之时,过去的一年对A股投资者来说也许并不值得庆祝。包括今天在内,兔年的交易仅剩三个交易日。在即将到来的龙年,中国股市能否一扫兔年的阴霾,也行起“龙运”呢?综合各家机构的2012年策略预告的观点:2012年欧债问题仍是国内市场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方面未来在经济不确定性回落过程中的政策走向仍是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
东北证券认为,目前欧债问题仍是国内市场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非核心因素。相对欧债危机问题,国内投资者更关注证券市场中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分红制度的制定等。此外,当前国内经济的表现仍然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未来在经济不确定性回落过程中的政策走向仍是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
瑞银证券分析师陈李预计,A股市场2012年上半年的机会相对比较平淡,预计下半年的机会更大一些。中国的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增速下半年可能会有明显回升。根据历史经验,企业盈利拐点常与物价拐点同步发生。瑞银预计,2012年物价最低点可能发生在第二和第三季度之间,而毛利率的最低点可能就在第二季度附近。从历史上看,毛利率和上证指数是同步见底的。换句话说,从盈利角度出发,瑞银认为2012年股票市场下半年机会大于上半年。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张晗认为,鉴于上市公司盈利回落的滞后性,2012年一季度的市场运行方式更多呈现市场与政策放松节奏之间的博弈,但博弈的平衡应该会逐步转向中性偏乐观,低估值、业绩增长偏稳定板块以及个股迎来建仓时机,后续可能的降息、降存对于市场的刺激将会优于前次。
从流动性的角度看,国泰君安证券认为,一季度的货币释放以及随时而来的降息、降存将给予流动性方面适当支撑;盈利的角度,过去的 2011年四季度已经伴随着PPI的见顶回落从而形成单季度的盈利低点,周期性行业盈利由低点逐步恢复预计将在二季度左右出现。
2、联合国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将放慢至8.7%
联合国1月17日在北京举行《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发布会,预计中国2012年和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放慢到8.7%和8.5%。
【产业经济】
1、春节前水产品价格整体出现上涨迹象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前一日相比,1月17日,肉类、蔬菜价格上涨;水产品价格以涨为主;食用油、禽蛋、水果价格微幅波动;成品粮、奶类价格稳定。
【企业要闻】
1、贵州茅台 预计去年净利同比增逾65%
贵州茅台 (600519)1月17日晚间公告称,经公司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1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