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
1、桂敏杰:完善证券法锁定五大重点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26日表示,目前已经有必要对《证券法》实施效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未来《证券法》修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强化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要为资本市场发展创新留出空间。
桂敏杰表示,这些建议主要涉及五方面问题:一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二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三是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是强化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五是要为资本市场发展创新留出空间。
2、马建堂: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将作重大调整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透露,统计数据生产方式明年将会实施重大调整。他介绍称,统计机制的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统计的生产方式改革,另一方面是统计管理体制的体制。应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推进“四大工程”,由国家统计局直接掌握最基础的原始数据。一是建立规范统一、真实可信、及时更新和信息准确的名录,统计必须要有名录库,确保填报数据的企业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二是把指标相似的专业表格整合,同时布置给企业,避免工作重复;三是统一数据采集和处理软件平台;四是联网直报,统一的名录库按照一套表格的要求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直接给国家统计局报数。
3、两融业务扩军 75家券商今起可提申请
中国证券业协会和沪深证券交易所日前相继出台了融资融券业务由试点转为常规业务的相关配套文件,今日是上述配套文件实施的首个工作日,这意味着尚未获得该项业务的75家证券公司今起可正式启动融资融券业务的申请工作。
4、马蔚华:构建银行与私募股权基金联动融资模式
招商银行 行长马蔚华日前在京表示,商业银行应构建与私募股权基金的联动融资模式。目前该行已初步搭建起了私募股权投资合作平台。截至2011年10月末,招行已与国内外近240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管理资金总量近3000亿元。
5、本周两市解禁市值创近96周新低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安排,本周两市共有12家公司的解禁股上市流通。两市解禁股共计4.50亿股,占未解禁限售A股的0.06%。其中沪市3.79亿股,占沪市限售股总数0.07%;深市0.70亿股,占深市限售股总数0.04%。以11月25日收盘价为标准计算的市值为48.17亿元,其中沪市5家公司为35.74亿元,占沪市流通A股市值的0.03%;深市7家公司为12.43亿元,占深市流通A股市值的0.03%。本周两市解禁股数量仅为前一周21家公司的37.66亿股的11.95%。本周解禁市值仅为前一周的285.84亿元的16.86%,目前计算为年内最低水平,也是2010年1月中旬以来近96周的最低值。
【产业经济】
1、科技部: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及发债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司长郭建川近日表示,截至2010年底,在531家中小板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75%;在153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94%。下一步,科技部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以及发行债券、票据,促进科技与资本的对接。
他还表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创投机构管理资本总量已超过2400亿元,累计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达800多亿元。与“十一五”末相比,分别增长了1.25倍和2.8倍。
2、前10月全国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5.3%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5.3%,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速持续回落,从前两月的34.3%回落至上半年的28.7%,再回落到前10月的25.3%。
3、阎庆民:明年应高度关注房地产风险
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26日在出席一个金融会议时表示,高度关注2012年如何防范房地产的风险。他指出,房地产开发贷款、按揭贷款等与银行业息息相关,房地产的相关政策出台后,房价出现了一些调整,因而要高度关注如何防范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特别是按揭贷款,如果完全依银行过度消费,势必产生价格泡沫。他强调,宏观审慎监管要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
4、秦山核电基地获全新运管模式许可
26日,在中核集团举办的“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安全运行20周年座谈会”上,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表示,当前发展核电有着强大的重要性、必要性、正当性和必然性。进一步提高核安全水平,不仅需要从政府层面提高标准,加强监管推动技术进步,同时也需要从企业层面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增强自身的管理技术能力和资源的支撑保障能力。
会上,李干杰向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颁发了新型运营管理模式下的运行许可证,此举也标志着中核集团秦山地区全新核电运营管理模式正式运作,核电专业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5、节水灌溉行业两大规划近期出台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水利部有关人士处获悉,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部署,为推动节水灌溉行业“十二五”大发展,由水利部牵头制订的《全国节水灌溉发展“十二五”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将于近期出台。同时,《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二五”规划》已形成初稿,将会同相关部门会签后向全社会公布。
【财经评论】
1、余斌:明年宏观政策应更关注经济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日前表示,预计11月、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回落幅度将进一步扩大,明年通胀压力小于今年,同时经济增长将延续今年以来持续滑坡的趋势,实现增速平稳回落。他提出未来的宏观政策应更关注经济增长,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2、周延礼:我国保险公司处于最佳盈利阶段
日前,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参加“第一财经年会·金融峰会”时表示,在主业承包方面,保费收入有所回落,但仍保持17.7%的快速增长的势头。由于今年加强了管理,保险公司正在处于最佳的盈利阶段,现在盈利超过200亿元。
周延礼表示,今年股市、债市比较困难,但保险监管部门在资金运动政策方面做了一些调整,使得保险资金在投资能力和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3、专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需政策“组合拳”
多位专家和官员26日在出席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1)颁奖典礼时表示,未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转型等需系统设计,打好政策“组合拳”,并尽量防范潜在的风险。同时,多层次融资体系、民间资本引导机制、城乡保障一体化等方面的推进步伐需要加快。
4、券商报告密集发布 “N段论”成主流机构共识
临近年关,又到一年一度的券商年度策略发布之时。尽管年度策略观点屡次被验伪,但每到此时,投资者还是“习惯性”的关注券商的年度论述。与一年前的情景惊人相似,2012年的年度策略刚一出场,就披上了高度一致的“外衣”:经济底出现在明年一、二季度,政策放松也将稳步推进,据此券商纷纷抛出“N”段论,即在经历了寒冬的“筑底”之后,股指终将迎来一波趋势性的弹升行情。
【货币商品】
1、货币财政政策或维持“稳健”“积极”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分析人士认为,预计会议对2012年政策的定调仍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总体稳健,适时微调预调并强调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而财政政策的“积极”,则主要是集中在“结构性减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