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1 9:15:50
来源:
51网络采购 点击:412次
内容摘要:马氏体不锈钢的基本化学成分
由于马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较差,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低,具有较高的冷裂敏感性的弱点,在20世纪50年代末,人们开始研究一种低碳马氏体铬-镍不锈钢。通过降低碳含量以提高马氏体的韧性,从而降低其冷裂敏感性;通过加入wNi4%~6%的镍来得到没有δ铁素体的金属。
马氏体不锈钢与铁素体不锈钢不同,它是可以通过热处理(淬火、回火)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调整的不锈钢。这类钢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平衡相图中必须有奥氏体相区存在,在该区温度范围内长期加热,可使碳化物固溶到奥氏体中,经过淬火转变为马氏体,也就是化学成分必须控制在γ相或γ+α相区;二是要使合金有耐腐蚀的表面膜;三是生成耐腐蚀的表面膜的元素对钢的性能有良好作用。其中,第二、三个条件是基本的,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只有Cr元素,它是不锈钢的根本的元素。但是Cr是较强的铁素体形成元素,Cr含量的提高,只会缩小γ相区,甚至于使γ相区消失,不能够经过淬火转变为马氏体。若Cr含量大于wCr13%时,即不存在奥氏体,而为纯铁素体,任何热处理都不能得到马氏体。要想得到γ相或γ+α相,必须加入适量的奥氏体形成元素。所谓适量,就是不要使钢变为使马氏体相变点(Ms)很低的奥氏体,因为这样淬火也得不到马氏体。常用的奥氏体形成元素是C和Ni,这就形成了两类马氏体不锈钢,即C含量较高的马氏体铬不锈钢,及马氏体铬-镍不锈钢。
(责任编辑:admin)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
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