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
1、融资融券转常规配套细则即将出台
据悉,融资融券业务从试点转为常规业务的配套细则将在近期出台。这意味着融资融券转常规将进入实质性作阶段。据了解,75家尚未获得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细则出台后就会向证监会申请融资融券业务资格。
2、小微企业免征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为切实减轻小型微型企业负担,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近日,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包括企业注册登记费、税务发票工本费、海关监管手续费、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农机监理费等22项收费。
3、中国将继续推动金融医疗行业对外开放
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表示,短期内中国贸易顺差规模将持续下降,而目前处于合理区间。他还表示,今后中国将继续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扩大消费品市场和金融、物流、医疗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全国抗旱规划
中国政府网17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国抗旱规划的批复》。批复原则同意《全国抗旱规划》,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好《规划》实施工作,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调度管理水资源、加强抗旱工程建设、推行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三者并举,统筹安排,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抗旱减灾体系。
5、创业板IPO强化企业信用信息核查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日前监管部门针对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的申报下发通知,要求保荐机构将企业的征信平台信用信息纳入尽职调查范围,并提交企业信用信息的专项核查意见,针对招股说明书与保荐机构对企业尽职调查时的信息差异进行解释说明,确定招股书中是否有虚假、误导性陈述。
6、监管部门敦促加速银信业务转表
多家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监管部门已经要求各大银行确保在年内全部完成银信合作业务的转表工作。对于不少信托公司而言,这意味着公司有望卸下沉重的净资本压力,不再因大行拖延转表而不得不去请求股东增资扩股。
7、存贷比卡脖子部分银行停贷揽存备战明年
因存贷比指标逼近监管红线抑或面临年末达标压力,一些银行临近年关索性暂停部分贷款业务,一门心思拉存款,为明年初的放贷做准备。据了解,有的银行还开展年末拉存款总动员。
应对结构性过剩压力造纸公司争相整合增发
在今年前三季度需求不旺以及原料上涨、价格下跌的处境下,造纸行业的结构性过剩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四季度业绩增长整体不利的局面,造纸行业上市公司纷纷出手,或是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整合和转让低档纸生产线的步伐,或是力挺定向增发以改善现金流。
4、温家宝:中国与印尼要进一步加强能源领域合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在印尼巴厘岛同印尼总统苏西洛举行会谈。关于中国与印尼关系,温家宝表示,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潜力巨大,要进一步加强油气、煤炭、电力等传统领域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双方要尽早启动中国-印尼海上合作委员会,利用两国海上合作基金,加强务实合作。
5、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出台
安监总局17日印发《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要求完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经济政策,即给予财税信贷政策支持,以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规划》确定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重点行业领域为重点,开展研究,力争取得100项创新性成果。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规划》的出台有利于提升我国安全生产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大市场份额。
7、空域改革试点明年扩大至东北中南地区
昨日,“2011中国通用航空产业论坛暨中国通航发展六十年系列活动”在广东珠海开幕。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史博利表示,通用航空已经迎来难得发展机遇,未来民航局将从基础设施建设、规章标准和财政资金支持三方面,进一步优化通用航空发展政策环境,积极促进通用航空发展。
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处长朱时才同时透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明年起扩大至整个东北和中南地区以及唐山等6个城市分区;到201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低空空域改革。
8、险资入市将须走券商通道
中国证券报记者17日获悉,沪深交易所、中登公司日前发布相关通知指出,沪深交易所将停止受理保险机构直接持有交易单元(即保险公司自有证券席位)的申请,鼓励保险机构作为两所会员的特殊机构客户参与市场交易,要求保险机构对目前已直接持有的存量交易单元加强清理并逐步退出,原则上应于2014年底前逐步退出,向两所出具书面承诺函。
9、内贸“十二五”规划或近期发布
权威人士日前透露,在向多部委征求意见后,内贸“十二五”规划将进行发布前最后一次审议,预计本月底前发布。规划将重点支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发展,网上支付等相关行业将迎来实质性利好。
10、一年翻两番 融资融券余额逼近400亿
融资融券余额11月屡创新高。沪深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在10月两融余额频频下滑近一个月后,11月余额快速攀升,截至11月16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高达371.9亿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而2010年11月16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仅89.69亿元,这意味着融资融券余额一年同比翻了两番。
对于融资融券市场的表现,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有新增资金入市刺激,另一方面,即将开闸的转融通业务也吸引了大批资金在融资融券市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财经评论】
1、罗杰斯看好中国经济 短期看空A股
华尔街传奇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昨日亮相第十三届高交会。罗杰斯在会上表示,世界金融中心正在由美国向亚洲转移,未来中国的深圳、上海和大连三个城市有望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罗杰斯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放缓,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受到影响,同时,中国面临着通胀、房地产泡沫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他预计未来两年中国股市将持续低迷,现阶段他不会投资中国A股。
尽管如此,罗杰斯仍然十分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罗杰斯在会上多次提到,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则是中国的世纪,本世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国再次崛起。他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面临着很多问题,但不能把这些问题都归罪于中国。
2、哈继铭:房地产行业不会深度调整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兼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不会出现深度调整。
对于房地产行业是否将出现深度调整,哈继铭予以否认。他认为,首先,在需求方面,来自中老青年的需求十分强劲,另外,还有投资性的需求,两者都对房地产行业有巨大的推动;其次,如果房地产重挫,对经济都会有极大的伤害。房地产行业对消费有巨大的拉动,涉及的产业链很长,房地产行业重挫将使相关的企业受到影响,这也将波及到金融领域。
【产业经济】
1、房产调控不放松 休闲度假催热旅游地产
随着房地产政策调控的持续深入,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产业运行模式也由此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以住宅开发为主,转入到商业地产开发当中。在近日举办的“2011亚洲旅游地产暨主题度假区高峰论坛”上,不少与会专家认同,旅游地产是商业地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全球智能手机三季度出货量增速低于预期
市场研究机构IDC在“全球手机跟踪”报告中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42.6%,从去年同期的8280万部增长至1.18亿部,但增幅仍低于IDC先前预期的49.1%。IDC认为,新款苹果iPhone手机推迟上市是增幅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3、10月团购市场成交额环比下降一成
购物搜索引擎一淘网发布的团购行业报告称,从整体交易量上来看,10月我国团购市场成交额环比下降了11%,实物商品团与生活服务团的总交易额仅与6月持平。从三季度的缓慢增长和10月份的负增长等种种迹象来看,团购行业已正式入冬。对于绝大多数团购网站来说,冬天的来临意味着难以在短时间内继续扩大规模,行业间的横向竞争也将加剧。
4、楼市降价潮蔓延至二三线城市
在市场持续低迷和资金紧绷的巨大压力之下,龙湖、中海、万科、恒大等大型房企纷纷祭出降价大旗,不仅在一线城市高调促销,价格大战还迅速蔓延到二三线城市,楼市过冬已经成为开发商共识。
11月15日,万科在南京的楼盘万科金色领域喊出“9900元筑底价”,首批推出的200套房源当天便一抢而光。该楼盘推出的9900元/平方米带精装修的价格,甚至低于同区域的二手房价格,吸引了大批购房者。
5、挖掘机月度销量同比下降近三成
由于下游房地产和铁路建设需求受到重创,挖掘机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逐步凸显。记者昨日从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获悉,10月份挖掘机销量为8922台,同比下降27.29%,这已经是连续第六个月下滑。受季节性因素影响,10月挖掘机销量环比9月微升0.61%。尽管是连续3个月环比小幅回升,但环比回升幅度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在房地产持续低迷之际,近期铁路建设又放缓,成为挖掘机市场表现欠佳的主要原因。
6、风电产业不景气 “两车”应收账款水涨船高
作为刚刚挤入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的新秀,中国南车 (601766)和中国北车 (601299)在今年风电行业景气度整体下滑的前三个季度也备受压力。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南车今年前三季度350亿元应收账款中,230亿元为铁路相关,其余约120亿元集中在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中国北车今年前三季度245亿元应收账款中,210亿元为铁路相关,其余35亿元为风电等新兴产业领域。
7、电价上调预期渐强 电企盈利能力有望明显提升
17日,大盘仍然收跌,但电力板块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根据万得资讯的数据统计,发电及电网板块(中信二级行业)17日上涨12.22点,涨幅0.8%。而同日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91点,跌幅0.16%。电力板块受追捧,主要原因就是投资者存在电价上调的预期。如果电价最终上调,将大大增强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据测算,如上网电价每度上调2-2.5分,则明年发电类企业将增加最多1200多亿元的收入。
8、全国未开工住宅用地需30个月消化
由于销售低迷,房地产市场高企的库存压力已经格外突出。在当前存量房数量居高不下的同时,未开工住宅用地所带来的“潜在供应”也虎视眈眈。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测算,截至10月全国未开工的16.5万公顷住宅用地将带来近25亿平方米的供应,而消化这些“潜在供应”至少需要30个月以上的时间。显然,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已然压力重重。
9、成本裹足 技术短板 光热发电叫好不叫座
在国家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光热发电将处于重要的位置。根据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光热发电建设规模为100万千瓦,建设的重点区域是光照条件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预计到2020年规模达到300万千瓦。
但是,光热发电的成本较高。据了解,目前美国光热发电站建设的平均成本约为4000美元/千瓦,发电成本约为每千瓦时0.12-0.18美元;国内光热电站建设平均成本估计在1.5万元/千瓦左右,发电成本约为每千瓦时1.8元。而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在青海等西部省份能达到每千瓦时0.8元。值得注意的是,光热发电已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版》,皇明太阳能、力诺瑞特、中海阳、龙源电力(0916.HK)、湘电股份(600416)等企业目前均已加大了对光热发电领域的投资。
(来源: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