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宏观】
1、央行:保护合理合法民间借贷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民间借贷,应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对合理、合法的民间借贷予以保护。同时,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应将其作为专业放贷人对待。
2、李克强:加大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持力度
11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时强调,服务业是内需潜力最大的产业,要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加大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研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3、10月底四大银行两天突击放贷900亿
11月10日,知情人士透露,四大国有银行信贷投放力度近日突然加大,10月30日和31日,一举投放900亿巨量贷款,以致全月新增贷款规模达到2400亿左右;受制于居高不下的存贷比限制,十几家股份制银行冲刺力度不大,10月新增贷款规模约千亿元。
4、外需急剧降温 10月出口增速创8个月新低
10月份的出口数据渐显寒意。海关总署10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出口1574.9亿美元,增长15.9%,这一增速不仅低于9月的17.1%,也低于市场预期,并创出8个月来的新低。
5、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中小企业减税仍有空间
围绕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加工制造业的微小企业利润率已特别低,各个环节的成本上升正在给传统行业造成很大的压力。他认为,当前仍然有减税的政策空间。
6、郭树清:考虑VIE模式相关规定 常项盈余或占GDP的3%左右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周四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针对可变利益实体(VIE)模式的监管规定。当在一个论坛的间隙被问及证监会是否在考虑制定相关规定时,郭树清对道琼斯通讯社表示,证监会正在进行调研。郭树清没有就此详加陈述,但这是中国证监会首次证实正在考虑相关规定。
郭树清在出席一个论坛时表示,今年中国贸易顺差可能占GDP的2%左右。中国去年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5.2%,贸易顺差所占比例为3.1%。
7、台湾金融机构对意大利的风险敞口约为5亿美元
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裕璋周四表示,台湾金融机构对意大利的风险敞口(包括债券、股票和其他投资)规模约为5亿美元,相对于台湾银行系统规模而言非常小。
【货币商品】
1、本周继续净投放670亿元资金面持续宽松
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公布,今日发行的20亿元3个月央票利率3.1618%,维持不变;央行并未进行正回购作,这意味着本周公开市场连续第二周净投放670亿元。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上持续“放水”,促使市场流动性在上月末的短暂紧张之后迅速充裕起来。
2、大宗商品深跌 经济遭遇需求“寒冬”
在外盘基本金属、农产品纷纷大跌的影响下,周四国内商品期货全线跳空低开,橡胶、塑料开盘封住跌停,PVC、沪铜、甲醇等品种相继在盘中宣告跌停,农产品期货部分品种跌幅超过2%。
3、贸易数据打压升值预期人民币NDF现贬值暗号?
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10月出口增速延续低迷之势。经济学家认为,在贸易顺差下降的趋势下,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或将放缓。昨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走贬122个基点报6.3329,上次高点是11月3日创下的6.3198。本周二,人民币即期汇价一度创下三周最大单日跌幅。
【财经评论】
1、从欧债危机再看黄金
意大利公债收益率飙升暗示欧债危机不断恶化,从而将欧债危机推升至一个新阶段,引发市场对欧元区发生信贷紧缩的担忧,同时也加剧了对欧债危机的担忧,导致欧元遭大肆抛售,美国股市周三大幅收跌逾3%,标准普尔10大类股全军覆没,标准普尔金融类股暴跌5.4%。美元则走强,黄金受到拖累跌至1763美元附近。
2、意大利危机或催生欧元区分家
由于意大利国债收益率飙升突破7%纾困临界点,造成全球股市大跌。意大利作为欧洲第三大经济体,不仅大到不能倒,也大到很难救。如今,欧洲恐将面临抉择,被迫在要求欧洲央行扩大收购债券或欧元区可能分崩离析之间二选一。危机压顶下,分析人士预计欧盟地区将进一步“放下身段”,放开更多商业投资项目以吸引海外资金,寻求变相“救援”。
3、中山出台楼市限价令被指急功近利
昨日(11月10日),广东省中山市发布《关于稳定我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单套商品住房合同销售价格超过人民币5800元/平方米,市国土资源局暂缓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中山市住建局称,该政策自发文之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有效;还称,此举旨在进一步稳定新建商品住房价格,确保实现中山2011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业内认为,调控政策明显急功近利,缺乏诚意。业内更加担忧的是,时间已近年底,多个城市可能因难以完成年度目标而面临着被问责的风险,纷纷对中山的限价举措进行仿效。
【地方经济】
1、北上广深新建商品房库存2780万平方米
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高达2780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8%左右,新建商品住宅存量创阶段性新高。报告预计,四季度随着开发商面临回笼资金的压力,会有更多开发商主动降价,加入打折促销行列。
2、上海浙江监管部门差异化监管政策支持银行扶小
今年全社会信贷资金偏紧,在经济发达、金融环境成熟的上海和浙江,资金紧张的局面更为凸显。上海银监局和浙江银监局推出差异化、个性化的监管措施,引导银行机构积极筹措资金、调整信贷结构、优化流程考核,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产业经济】
1、住建部:今年保障房开工1000万套目标已完成
住建部11月10日公布,截至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1000万套,实现了年初计划的目标任务。对此,专家表示,保障房建设进展情况令人欣慰,但下一步工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需付出更多努力。
2、煤炭业“十二五”规划基本敲定重点推进兼并重组
10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已经基本敲定,不日有望浮出水面。根据此前各方透露出的信息,“十二五”煤炭工作将明确“大集团、大基地、大矿井、大通道”的“四大”原则,继续推进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列为重点任务,目标是亿吨级企业由5家增至10家。另外,加大煤层气利用开发和提高煤矿装备国产化水平也是“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方向。
3、中化股份计划通过上海IPO融资至多350亿元
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化股份计划通过上海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人民币200亿元至350亿元。环保部网站周四发布的中化股份环保标准报告显示,中化股份此次计划发行265亿股A股,将把融资所得投向位于泉州的一个炼油项目。在中国,如果一家公司的业务可能对环境构成影响,其IPO计划须获得环保部批准。
4、周大福香港IPO计划已获批准
据一位知情人士周四透露,香港大亨郑裕彤控股的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的IPO计划已经获得香港交易所批准,该交易或筹资25亿至40亿美元。其他知情人士周四称,周大福尚未决定何时启动IPO,但其希望在年内完成这笔交易。其中一位人士称,如果该公司计划下周启动发行前推介,则预计可以于12月8日在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