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8/19 9:13:57
来源:
51网络采购 点击:1次
内容摘要:8月14日,重庆“智合·向新”2025年首钢无取向软磁材料用户技术研讨会现场,全球钢铁行业的目光聚焦于两款厚度仅0.1毫米的银色钢卷——ESW8517和20RSW175高性能无取向电工钢产品。
8月14日,重庆“智合·向新”2025年首钢无取向软磁材料用户技术研讨会现场,全球钢铁行业的目光聚焦于两款厚度仅0.1毫米的银色钢卷——ESW8517和20RSW175高性能无取向电工钢产品。
在400余位行业专家见证下,首钢集团全球首发这两款战略级新材料,分别面向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两大前沿领域;这是首钢第13和14款实现全球首发的电工钢产品,也是中国钢铁企业攀登材料科学高峰的最新里程碑。
ESW8517一亮相便震动业界。其 7.9W/kg(400Hz)的全球最低铁损,一举刷新行业纪录,使0.1mm厚度规格的磁性能综合指标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材料性能的突破远不止于此。”首钢技术人员在研讨会上介绍,该产品在强度与磁性能的平衡难题上取得创新性突破,屈服强度高达490MPa3。这一突破使电机安全系数提升11%,并在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CLTC)下实现电机能效提升0.72%。
对新能源汽车而言,这组数据意味着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高的安全性能。ESW8517的问世精准匹配未来高速电机设计趋势,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20RSW175则直指人形机器人产业痛点。作为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超高磁感材料,其磁感应强度达到1.75T。相较常规产品,该材料使扭矩提升1.6%,铁耗降低27%,有效满足人形机器人用无框力矩电机对高扭矩密度、高功率密度的严苛需求。
这一突破填补了国内超高磁感无取向软磁材料的空白,为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装上全新国产“动力心脏”。研讨会上,多家机器人厂商代表对材料量产时间表达了强烈关注。
除两款重量级产品外,首钢智新带来了更具行业颠覆性的技术成果。燕尾&逆向过盈技术开辟了电机性能提升“第二曲线”。这项技术从根本上解决铁芯套机壳过程中铁损严重恶化的行业难题,显著提升电机性能。其颠覆性在于可与自粘结和退火技术叠加应用,将电机综合性能推向全新维度。
另一项薄膜厚高粘接性自粘结涂层技术实现双重突破:同等膜厚下粘接强度提升50%;同等粘接强度下膜厚减薄30%。这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超静音、高效率和极致稳定运行提供全新材料技术支撑。
“百年首钢始终牢记强企报国使命,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朱国森在致辞中表示,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纵深推进,为钢铁产业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支撑这一系列创新的,是首钢深耕电工钢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淀。
今年6月,首钢智新成功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榜。7月1日,首钢电工钢第2000万吨纪念卷刚刚下线。更值得关注的是,首钢已建成世界首条面向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其世界首创的六机架冷连轧机曾打破“冷连轧不能生产高质量无取向电工钢”的行业魔咒。
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每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首钢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总结中强调,产业链各方是合作共赢的“发展共同体”,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持续筑牢产业根基。
从首钢智新电磁公司入选全球独角兽榜,到如今两款新品全球首发,首钢正从材料供应商转变为产业服务者。随着ESW8517和20RSW175的量产落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将得到提升,国产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
(责任编辑:管理员)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
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