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22 9:22:04
来源:
51网络采购 点击:3次
内容摘要:7月17日至19日,山东临沂迎来了一场钢铁行业的“思想风暴”。300余位来自中国宝武、鞍钢、沙钢等领军企业,北京科技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参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第十一届钢铁冶金新技术交流会”。
7月17日至19日,山东临沂迎来了一场钢铁行业的“思想风暴”。300余位来自中国宝武、鞍钢、沙钢等领军企业,北京科技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参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第十一届钢铁冶金新技术交流会”。
这场以“系统谋划‘十五五’创新路径,加快钢铁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的行业盛会,为中国钢铁技术升级按下加速键。
钢协党委副书记姜维在年会讲话中直指行业痛点:“当前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重要与紧迫”。面对全球经济波动与绿色转型压力,他提出钢铁行业亟需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进步为核心驱动力,聚焦创新自立自强,勇担钢铁强国建设使命。他特别强调科创委应“补短板、强基础、促提升”三路并进,将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和共性技术协同研发作为破局关键。
作为行业创新引擎,科创委轮值主任王松涛亮出了年度“路线图”:年内完成“十五五”技术预测报告,配合谋划国家科技项目,落实“上海共识”(2025首钢版)。2024年至今,科创委已凝聚400余位专家绘制技术发展蓝图,为产业升级提供科学支撑。
钢协副秘书长冯超在《技术预测进展报告》中揭示严峻挑战:原创技术匮乏、产业链协同不足、创新资源碎片化仍是行业痼疾。他提出未来5-10年的跨越目标——突破前沿关键技术,实现钢铁大国向强国转型,并通过国际化战略提升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会议现场展开了一场技术“选秀”。从12个候选项目中,“铁钢铸轧界面智能链接技术”和“电炉废钢预处理及预热技术”经中国宝武、首钢等代表投票胜出,成为行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的优先方向。钢协专务理事张永杰主持的极致能效路演,与肖永力、苏伟等专家的钢渣资源化报告,更彰显固废低碳利用的技术突破已进入工程化阶段。
作为东道主,临沂市委书记张宝亮系统展示了这座“钢铁新城”的产业雄心。他详解当地构建的全链条产业生态:前端“镍电联营”生产线降低吨钢成本600元;中端四大龙头企业覆盖全品类钢材;末端1.3万亩精深加工区吸引头部企业集聚。“临沂正从规模扩张向优质发展跃升”,他向与会企业发出诚挚邀请,期待共建全国精品钢生产基地。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则从产学研融合角度发出呼吁:“技术创新是破局关键与核心引擎”。他倡导全链条联动与全维度协同,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该校绿色低碳冶金实验室主任朱荣的《低碳钢铁流程关键技术进展》报告,与东京大学月桥文孝分享的日本钢铁技术前沿,为行业提供了具体技术参照。
会议的技术纵深在分论坛环节充分展现。三大分论坛聚焦“矿产资源、绿色低碳冶金、智能制造”,18位专家带来最新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一场更精细的“十五五”技术预测研讨会同步展开,130余位专家被分为矿产资源开发、炼铁、炼钢、轧钢、装备及智能制造五个工作组,为行业绘制精准技术路线图。
校企合作在此次会议中结出硕果。辽宁科技学院副校长闫海军带队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在参观永锋临港智能工厂时表示:“深化人才输送与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永锋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倪磊现场点赞该校毕业生“专业扎实、踏实肯干”,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有望成为行业人才孵化样板。
会议落幕之际,代表们走进永锋临港生产基地。智能工厂中机械臂精准挥舞,控制系统实时优化能效——这正是会议推崇的“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正如钢协报告所展望,当“铁钢铸轧智能链接技术”等攻关项目落地生根,当临沂的产业集群与北科大的实验室深度联动,中国钢铁从“火与铁”走向“数与智”的转型之路正被赋予全新动能。这场凝聚行业智慧的盛会,为钢铁强国梦写下了最坚实的技术注脚。
(责任编辑:管理员)欢迎转载,转载请说明来处
51网络采购(http://www.51wlcg.com)